体温和阳气的关系

《病从寒中来》介绍了由于体温低人体寒冷,带给人们众多的疾病,提示让人们多防寒保暖,在多种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。这恰恰说明,近十年来兴起的火神派扶阳学术思想与养生观念,具有异曲同工之目的。

1.人体内有阳气

人体内有阳气、有热量、有温度,如同天空中有太阳一样,这就是因为父母给我们这一罐元气,在心脏这个发动机燃烧,所产生的热量把体内近70%的水分烧热之后,达到36.5一36.8℃,我们才有一个温暖的躯体,体内的各种代谢与活动才能正常运作与进行。而这个36.5一36.8℃之间的体温,就是我们阳气正常标准范围,人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必须在这状态下,才能保证生命体征的稳定。

2.提问恒定的重要性

人之所以被称之为万物之灵、天之骄子,说明人类在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,这套精密的体温调整与调控方式,使人类从饮食生冷的动物时代,过渡到用火与文明的时代,恒定的体温保证人类大脑更加充满智慧与创造力。而体温的不恒定,如升高或降低,都会影响到人类的正常身体代谢活动,这一切都是因为温度的恒定与阳气的温暖所提供的保证。因此应关注体温,体温的高低说明我们体内阳气变化之数值。

3.人们提问普遍偏低

石原结实研究发现:50年前,孩子们的平均体温都在37℃左右,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36.5一36.8℃之I间。近些年来,由于交通工具的高度发达以及家电的增多,使得出门走路与家庭劳动大幅度地减少,身体得不到充分的活动,加之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的巨大的变化,现代高营养与多寒凉时代,食用生冷冰冻食物及空调冷风的广泛使用,使得人体的体温普遍地降低。

4.受寒易损阳气

这也更说明火神派扶阳学术思想,早在汉代、宋代、明代,特别是清代,大量的反对寒冷造成阳气损伤的名医不断涌出,说明我们古人早在千年之前就已发现这样的问题,所以说汉代医圣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,就是专门讲人体受寒之后,阳气不足所导致的各种病症的治疗思路与方法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2 分享
'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