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如何熬制

中药如何熬制

提起中药很多人都知道,只是中药一般需要熬制服用,如果方法不对,可能就没什么药效了,需要了解中药的熬制方法,那么如何熬制中药吃了才最有效呢?

1、洗药的程序不可省

很多患者为了方便快捷,都忽略了洗药的程序,认为药材中即使是碎渣,也是具有一定药效的。其实,药材若不经过泡洗,是会严重影响服用效果的。因为,中药在炮制的过程中,避免不了会接触灰尘、细菌等致病源,而且在装袋、运输到中医柜台前的过程中,也会陆续被双手、包装袋等污染。

所以,熬煮中药前,应该先将药材进行泡洗,以10分钟为宜,并且清除掉上面漂浮的药物碎渣及不适宜煎煮的部分,以避免药汁因为水分蒸发而浓缩后,药罐底部存留下大量的残留物,造成熬煮糊锅等现象,影响药效。

2、是否焖熬,不搅动,因药材而异

有的患者在熬药时,不喜欢搅动,认为只有将药罐的盖子盖好,连一点水蒸汽都不允许它释放出来,才能让药效百分之百的熬出来!然而,还有的患者在熬制中药的过程中,总是担心水添得过少,会出现糊锅,很害怕服用这样的中药会中毒,所以就不停的在熬制过程中,用筷子搅动药材,更有甚者会干脆敞着药罐的盖子,以方便搅动。

其实,中药是否焖熬,是因药材而异的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即使是采用焖熬的方式,也需要在熬制过程中,搅动3-5次,以避免药材沉底糊锅。通常情况下,具有挥发性质的中药,应该在短时间内焖熬好,如薄荷、藿香、紫苏叶等;体积小、重量轻,容易漂浮的药材,也应避免焖熬,防止其溢出损失药效。

3、不要怕浪费时间,有些药材要“熬透”

有些滋补性的中药,是需要耗费患者大量时间进行熬制,才能保证药效全部发挥无余的,如补肾、补心类药材,人参等。而且,对于质地坚韧、有毒、珍贵、难以熬出药效的药材,同样也需要大量的时间,进行先泡、再煎、另煎、久煎等方法,才能使药汤浓厚而有效果。比如:川乌、石膏、附子等。所以,患者熬制中药不应该害怕浪费时间,毕竟慢工出细活,久熬、用心熬出的中药,才会有最大疗效。

4、煎药中的注意事项

1、水的用量

煎中药,一般水要高出药材面3厘米-5厘米,不同的汤药,要更加医师的嘱咐用量,在煎煮中药的时候不要随意加水。

2、煎煮的时间

有些人认为中药煎的时间越长,煎出来的中药越浓越好,其实这是错误的。中药煎到一定时间药液有效成分达到最高值,如果在不断的煎煮,反而会让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,降低药效。过浓的药汤服用后还会导致恶心、呕吐等不良反应,所以,煎煮时间也不要太长。

3、先武后文

这里的武、文指的是用火,在中药煮沸前要用武火,中药煮沸后要用文火,用文火的好处就是能减少水分的蒸发,又可以保持沸腾的状态,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。

4、煎药时要经常搅动

煎药并不是药材放锅里开火烧就可以了,煎药过程中药经常观察煎药情况,要经常搅动,避免将中药煮糊或煎干。

怎样熬中药?

  中药煎服方法简介

  1.煎药器具: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、不锈钢、玻璃、搪瓷等为佳,忌用铁器、铝器、铜锅。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,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,以保证药物的疗效。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,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,影响疗效。
  2.浸泡方法:煎药前,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,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,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-5cm,浸泡20-60分钟为宜(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),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。
  3.煎煮方法:每剂药煮两次。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,改用中、小火,维持药物沸腾;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(以淹没过药面),火候同第一煎。煎时最好加盖,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,否则气味易走失,药效降低。
  4.煎熬时间: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。一般药物第一煎20-30分钟,第二煎15-25分钟;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-60分钟,第二煎30分钟左右;解表、理气及质地轻松、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-15分钟,第二煎5-10分钟。
  5.滤取药液: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、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,成人量约200-300ml,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/4-1/2,即50-150 ml。
  6.服用时间:每日一剂,早晚各服一次。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,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,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。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,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,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。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,不宜保存。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;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;其它药剂请遵医嘱。
  7.服用方法:服用方法分热服、温服、冷服3种,一般而言,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;祛寒药、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,清热解毒药宜冷服。
  8.注意事项: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,标有先煎、后下、包煎、冲服等字样。一定要按要求去做,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。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,但要不断搅拌,防止溢锅、糊锅。
  (注意:熬焦、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,以免中毒。)

  特 殊 煎 法 要 切 记

  对一些性质特别的药物,根据病情需特殊煎煮的,医师一般都在处方上注明,负责调配处方的药师也会特别嘱咐病家,并予以单包,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:
  先煎: 对于矿石类、动物角甲、贝壳药物、有毒类药物,如生石膏、龟板、乌头等,因其质地坚硬、有效成份不易煎出、具毒性等原因,需在煎煮其它药物之前砸碎,提前煎煮30分钟;
  后下: 对于含挥发性成份如薄荷、青蒿、藿香等,还有不宜长时间煎煮的如钩藤、杏仁等药,应该在其它药物煎好前10-15分钟再放入锅内煎煮;
  包煎: 对于一些花粉种子类如松花粉、蒲黄、葶苈子等,质地较轻体积小的颗粒种子的如车前子等,含细小绒毛的如旋复花等,煎煮前须用纱布包好后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;
  烊化: 对于某些胶质或粘性较大且易溶的药物,如阿胶、鹿角胶、饴糖等,先加温使其溶化,再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,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;
  溶化: 对于芒硝、玄明粉等易溶化的药物可直接在煎好的药液中溶化;
  另煎兑入:对于人参、西洋参、鹿茸、虫草等贵重药物可以另行煎煮,汁液直接兑入其它药液服用;
  冲服: 对于牛黄粉、三七粉、麝香等可直接用药汤冲下。

怎么熬中药 怎样正确地煎中药

   中药 多数是用来煎服的,煎药也是一门大学问,很多人拿着中药包,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,怎么熬中药呢?本文是我整理的资料,仅供参考。

  怎么熬中药
  一、容器的选择

  煎煮容器以陶瓷、砂锅为最好,其次为不锈钢锅、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,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 化学 性质,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。一定忌用铁锅、铜锅和铝锅,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,不利于 疾病 的治疗。

  二、预处理

  第一步:?看? 煎煮中药前首先要查看中药的质量,如发现有虫蛀、霉变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;其次是查看有无需特殊处理的中药,如有应另置并按特殊方法处理。

  第二步:?泡? 将药店拿回的中药饮片加适量水浸泡20~30 min ,轻质的中药、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,重质中药、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,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, 利于有效成分煎出。

  三、煎煮

  1、煎煮用水:一般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,忌用反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。

  2、加水量: 经验 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~5cm;理论计算是按每1g中药加水10mL计算,将总水量的70%用于头煎,剩下的30%用于第二煎。

  3、煎煮用火:一般应遵循?先武火后文火?的原则,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,使水很快沸腾,沸后用文火,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。

  4、煎煮时间: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,一般解表药头煎10~15 min,二煎10min;滋补药头煎30~40min ,二煎25~30min。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,会使 植物 细胞遭到破坏,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。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煳底的危险。

  5、煎煮次数:一般煎2~3次,就能煎出中药所含成分的80%~90%的中药成分。煎煮后及时滤出煎液,并将每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。

  四、特殊处理

 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,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、后下、包煎、烊化、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。不少患者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,会将需特殊处理的中药一起和群药同煎,这样操作是很不妥当的。

  1、先煎:就是延长煎煮中药的时间,使药物中难溶的成分被最大可能的煎出。一般将需先煎的药物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10~20 min后,再与浸泡过的其他中药合并煎煮。这些中药有:① 动物 的骨甲类如鳖甲、龟板等; ②矿物类如生石膏等; ③有些毒性中药如生川乌、生草乌等,先煎1-2h可大大降低毒性。

  2、后下:就是缩短煎煮中药的时间,减少因长时间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。常规操作是:待其他群药沸后用文火煎煮15-20min后,再加入需后下的中药煎煮5-10min即可。这些中药有:①气味芳香类中药如砂仁等;②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如钩藤、番泻叶等。

  3、包煎:就是将中药装入棉布袋中与其他群药共煎。这些中药有: ①含淀粉、黏液质较多的 中药材 如车前子、葶苈子等,防止煎煮时煳锅底; ②富含绒毛的中药材如旋覆花、枇杷叶等,防止脱落的绒毛刺激咽喉。

  4、烊化:就是将胶类中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或清水中加热溶化。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或煳锅底,如阿胶、鹿角胶等。

  5、另煎:就是将贵重中药材如人参、西洋参等用适宜的容器单独煎煮取汁后,药渣并入其他群药共煎,目的是减少群煎时其他药渣对贵重药材有效成分的吸附。

  总之,临床 中医 师只有在开具处方后叮嘱患者严格按照中药煎煮的要求进行操作,才能提高汤剂的疗效,使中药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好地作用。

  中药怎么熬?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正确煎煮中药的方法,煎中药,器皿、浸泡、加水、用火、煎煮次数都是很有讲究的,想要发挥中药最大的药效,先学学上面正确煎煮中药的方法吧。
  怎样正确地煎中药
  一、水洗中药降低疗效

  中药煎煮前千万不要清洗,因为药材经水洗后,将丢失一部分水溶性的有效成分,导致药效降低。中药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,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,如桃仁、龙骨、滑石粉等,如果用水洗,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。还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、酒、胆汁等辅料,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,若用水冲洗,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。如常 用药 材中的胆南星、酒制大黄等。

  二、煎药前先用冷水泡

  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,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、瓦罐,以确保中药的疗效。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,浸透后再煎煮,有效成分易于煎出。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,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、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。特别在夏季,浸泡时间不宜过久,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。煎前浸泡花、草、叶可浸20分钟;根茎、种子、果实及矿石、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~60分钟。

  宜选用洁净的冷水,如自来水、井水、蒸馏水等。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、体积、吸水能力、煎煮时间、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 决定 ,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。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,不要中间加水,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,煎干的药应弃掉。

  三、药材入锅注意顺序

  处方上注明先煎的药物,应先放入清水中煎沸,沸后20分钟左右,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。处方上注明后下的药物,可在其他中药煎好后,再加入后下的药物煎约5-10分钟便可。处方上注明冲服的中药,应先将它放在碗里,用煎好的药液倒进去,搅和后服用,例如田三七就常冲服。处方上注明是烊化的中药,则应先将煎好的药液去渣,然后趁热将需烊化的中药放进去,用木筷子徐徐搅动至均匀后服用。如果该中药仍未溶化,可用文火加温,同时徐徐搅动药液至均匀,例如阿胶常烊化服用。

  四、煎药加多少水合适

 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、洁净澄清,含矿物质及杂质少。一般来说,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。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、河水及自来水,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。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,以减少杂质混入,防止水中钙、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沉淀反应。

  加水多少:按理论推算,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、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。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,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、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。水的用量一般为: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-8倍,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,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。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。头煎结束后,将药汁滤出,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.5-1厘米,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20-30分钟即可。质地坚硬、粘稠,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。

  五、煎煮次数与方法

 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~3次,最少应煎两次。煎煮次数太少,提取不完全,药材损失大;煎煮次数太多,不仅耗工和燃料,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。一般而言,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

  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,故以煎煮两遍为佳。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,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,可再煎第三遍,改为一日3次服用,以节约中药资源,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。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份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,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。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,因渗透压平衡,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。这时,只有将药液滤出,重新加水煎煮,有效成份才能继续溶出。为了充分利用药材,避免浪费,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。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,一般先用急火煮沸,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,一般为头煎20~30分钟,二煎10~20分钟。用于治疗 感冒 的解表中药或 清热 药宜用武火,时间宜短,煮沸时间为10~20分钟即可,并趁热服用。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,头煎为40~50分钟,二煎为20~30分钟,三煎为10~20分钟。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矿物类、骨角类、贝壳类、甲壳类药及补益药,一般宜文火久煎,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。以上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。

 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,免得有效成份沉淀在药渣上;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,则此药不能服用,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,服用对身体有害。

  六、煎煮榨渣取汁

  汤剂煎完后应榨渣取汁。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。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药渣再吸附。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,会造成有效成份损失,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份容易损失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,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会更大,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。

  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,趁热将药液滤出后,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,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。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份的15%-20%

  中药煎后所取得的药液成人一般每次200毫升左右,学龄期 儿童 100毫升,婴幼儿50毫升为宜。按一日2次服用。

  七、服法

  服用中药,许多人的习惯是一剂中药煎两次,分头汁和二汁分别服用。其实,这种服法是不科学的。因为中药中易溶的甙类、多糖类、挥发油等有效成份在头煎中含量较多,其它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少;而在第二次煎煮时,易溶的有效成份可能含量已很低,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多,故两次煎出的有效成份不一致,药效也差异很大。所以,服用中药一般应将煎煮2次或3次的中药液体合并,搅拌均匀后分为2份或3份,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才能发挥药效至最佳程度。一般来说,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~3次;而病情较重、较急者,可根据医师的 指示 ,中药煎煮方法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,夜晚也不停止,以使药力持续,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、减轻病情。幼儿或呕吐病人因为服用药物有困难则可以分多次服完。中老年人用于滋补身体的补益中药最好是在饭前服用,特别是早晨空腹时服,有利于滋补成份的吸收。药汁冷了,应热一下再服用。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,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,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。

  一般而言,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宜饭前空腹服用;治疗外感疾病及头面部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用;安神的药物宜临睡前服用;通下大便的药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,避免睡前和夜间服食。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,也宜饭后服用。饭后服用的时间一般为进食后半小时左右。

  八、煎药机煎中药

  中药煎煮机是一种带有电控装置的全封闭微压容器,利用水煎沸及其产生的蒸气一次性使药物的成份充分地煎出,其煎药方便,可以提高工作效率,减轻工作量,保证中药疗效,更符合卫生学要求,不易霉变。机煎中药,服用比较方便。一般情况下,机煎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,包装过程也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。这种袋装药液抗挤压、不易破损,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,能保存10天左右,

  无论 居家 还是外出携带都非常方便。服药时,只需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10~20分钟即可饮用。微波炉加热后的机煎袋装中药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,可以放心服用。

  九、适当忌口

  服用中药期间,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、冷、黏腻、辛辣的食品,没必要另外补充维生素。一般患热 性病 者忌辛、辣、油腻及不容易 消化 的食物和烟酒;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;黄疸、过敏性疾病、痈疽、 肿瘤 及某些 皮肤病 忌食鱼、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;水肿病人忌食盐;补血药忌 饮茶 等。

  十、特殊中药的处理

  在处方中有些药材性质特殊,不能与方中群药同煎,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。医师会在处方中注明,药房在配药时会另包并加以说明。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,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、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,所需煎煮时间不同。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,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,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。所以,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方法。

  1、先煎:

  矿物类、贝壳类、甲壳类、骨类、化石类药物的质地坚硬,这些药物的有效成份在短时间内很难煎煮出来,因此要单独先煎。例如矿物类药物石膏、代赭石、赤石脂等;贝壳类药物如牡蛎、石决明等;甲壳类药物如龟板、鳖甲、穿山甲等;骨类药物如虎骨和豹骨等。这些药物必须事先捣碎,加水单独煎煮 30分钟后,再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。

  另外,还有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川乌、附子、草乌等,通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作用,一般开水煎1小时后(切忌加冷水,具体煎熬时间询问医生)再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,可以起到 解毒 作用以减少其毒性,久煎后的水解产物才能起到治疗作用,使其应用更为安全。

  2、后下

  花、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份多的药材(如薄荷、香薷等)久煮会致香气挥发,药性损失,故宜后下,部分根茎类有效成份煎煮时中药成份对热不稳定,不耐煎煮者,不易久煎者亦应后下。如藏红花、大黄、番泻叶等,入药宜后下。在其它药煎煮以后,停火前的5~10分钟时再将其纳入,煎沸5~10分钟即可,叫后下。

  3、包煎

  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,再和其它药一起煎。需要包煎的主要有四类药物,一中药煎煮方法是细小种子类药物,如车前子、葶苈子、青葙子等,煎药时特别粘腻,如不包煎,容易粘锅,药汁也不容易滤除:二是有些药物如蒲黄、海金沙、灶心土、滑石等,煎时容易上飘在药液表面或沉淀锅底,所以需要包起来煎煮;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,如辛夷、旋覆花等,如不包煎,煎煮后不易滤除,服后绒毛会刺激咽喉,引起 咳嗽 、呕吐等副作用。煎煮上述药物时先将药物用纱布包好,再放入药锅内与其它药物同煎,叫包煎。包煎时药袋尽量松些,以免药物膨胀时空间不足导致无法更多吸收水份而煎熬不透。

  4、另煎:

  有些比较贵重的药物(如红参、西洋参、生晒参、鹿茸等),可单独煎煮取汁,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。以免在与其它药物的煎煮过程中损失有效成份,造成浪费。

  5、溶化:

  又称烊化,是指有些胶质性中药(如阿胶、鹿角胶、龟胶等)或黏性易溶的药物(如饴糖),煎煮时容易与其它药物粘结成团块或造成溶液胶体渗透压提高,不利于药物有效成份作用的溶出,影响整个药物的煎煮效果,或粘附锅底,容易熬焦且浪费药材,不宜与其它一般药共煎,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,或以少量水煮化注意要勤搅拌,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,或直接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。

  6、冲服:

 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,某些粉末样的药物(如琥珀粉、朱砂)不宜煎煮,或某些较贵重的中药(如三七粉、人参粉)或不宜煎煮的药物(如芒硝),液态药物(如竹沥、姜汁等),可直接冲入煎取的药液中混匀服用,或直接用温水冲服,以避免药物损失。一些药物较为贵重而且用量又小,如果与其它药物一同煎煮,其药汁就会被别的药物吸附,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。如牛黄、麝香、珍珠粉、琥珀、冬虫夏草、三七粉等。另外,还有一些药物如贝母粉,虽然不是贵重药,但研成细粉冲服,比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后服用效果要好些。
  中药的煎法
  一、煎药容器以砂锅、搪瓷器皿、不锈钢为宜,严禁用铁器。

  二、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。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-3厘米。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。

  三、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,一般药为30分钟。解表药、清热药、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,沸后煎15-20分钟。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,改用文火慢煎40-60分钟。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-3次。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,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。

  四、煎药量:儿童每剂50-100毫升。成人每剂150-200毫升。

  五、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:

  1、?先煎药?:煮沸10-15分钟,再加入其它药同煎。

  2、?后下药?: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,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。

  3、?溶化药?: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,取药汁,微火煎煮,不断搅拌溶解即可。

  4、?冲服药?: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。

中药汤剂的熬制方法

中药汤剂的熬制方法

  中药煎煮方法的正确与否,直接关系到疗效的好坏。汤药是中药最为常用的一种剂型,不要小看煎熬中药的方法,其中大有学问。若熬法不当,不但会降低药效,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。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规律,才能熬制出高质量的汤药。下面就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中药汤剂的熬制过程。

  1、选用砂锅熬中药是最科学的器具,因为砂锅是瓷制品,不会产生化学反应。砂锅的大小视熬制饮片的多少而定,将所需熬制的中药饮片平铺在砂锅中。

  2、添水,头次熬制中药所用的水一定是凉水,不要用开水,所加入的水要求将中药材完全浸泡,水面大约要高出中药材2~3cm的位置,最好将药材浸泡半小时后再生火熬制,这样更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。

  3、中药泡好后,放在火上开始熬制。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,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,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。到时间后,如果药汤还是很多,可以再继续熬一会。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煎熬干了,如果熬干就会影响其药效,只能倒掉重熬。因此,熬中药时必须有人在旁边看守,注意时间和火候才行。

  4、煎制完毕后,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,倒出药汁。之后再用药淋子过滤一遍,这样效果更好。

  5、第二遍熬制时,可以加50~60度的温水,加的水应是第一次的一半。也是小火煎熬20分钟左右,熬完看看药汁多不多,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。若药汁较多,则可以再多熬一会儿。

  以上便是为大家介绍如何正确煎煮中药的方法,请大家一定在煎煮过程中遵循上述步骤,使药物的有效成份能够更好地被煎制出来,以便让药物能够充分发挥其疗效。

  中药用药误区

  一、中药不会中毒,没有副作用

  1、大大增加了成本;

  2、有些中药药量大小作用是不一样的.,比如大黄,小剂量的止泻,大剂量的致泻;

  3、有些中药毒性大,可以引起中毒,例如蟾酥;

  4、有些药物量太大了也有副作用,现在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中药很多都有麻黄,它可以扩张气管,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,但如果用量大了会增加心脏负担,同时它抑制消化液的分泌,可加重消化不良。

  二、全天的量集中一次用

  中药和西药一样,都有?有效血药浓度?、?半衰期?,集中一次使用,多数情况下是不合理的,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。

  三、用药方法不科学

  用药的方法的就是拌料和煎汁饮水,用哪种方法都要讲究科学。一般来说煎汁效果好,可有的药煎汁后很容易沉淀,溶于水后药都沉到饮水器底了,鸡喝到的还相当于清水;还有些药汁鸡不爱喝,宁可渴着也不喝;另外有些药汁容易堵塞自动饮水器,这几种情况就应该用拌料的方法。

  拌料的中药粉碎的越细越好,不要直接拌,先用少量的开水焖上一个小时,甚至可以加热焖,然后连水带药一块拌到料里,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发挥药效,而且由于料里加了水份,还可以增加采食量。切记要现拌现用,否则饲料中由于加了水份,舍温高时容易引起饲料变质。

  另外要根据采食量与饮水量决定用药量,很多病发病后采食量下降,不能盲目的按说明书上说的百分之几拌料,如果没有减料可以按这个比例拌料,可是如果现在只能吃70斤,那仍然按这个比例的话,用量自然不足,我们得保证每只鸡每天能吃到肚子里的药量。药汁饮水的道理也一样。

  四、不懂得灵活进行加减与辩证

  很多人抱着一个方子不放,用过一次觉得管用或者别人用了管用,以后就照搬,往往效果不好了。因为即使是同样的病,发病原因、症状还是有细微区别的。以现在很常用的治疗肺热咳喘的麻杏石甘汤为例,如发热明显要加黄芩、连翘、金银花,如果咳嗽严重加贝母、桔梗。

  五、认为中药治疗效果不如西药快

  如果找准病因,对症下药,中药的疗效也是非常明显的。

  六、随意与西药配伍

  很多养殖户认为中药没什么配伍禁忌,将西药与中药汁混合饮鸡,这很不科学。就拿现在特别常用的黄芪来说,大家都知道它含植物多糖,对病毒效果很好,可电解多维及一些西药往往都含有大量的无机盐类,它可以使天然的植物多糖、蛋白质发生变性而降低其效果。

;

中药应该怎么熬-中药煎煮两三次为宜

  如何选择熬药的锅

  1.熬中药最好的是陶瓷器皿中的砂锅、砂罐,因其化学性质稳定,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,并且导热均匀,保暖性好。

  2.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。

  3.煎药忌用铁、铜、铝等金属器具。因为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’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,可能是疗效降低,甚至产生毒副作用。

  煎药前的浸泡

 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。一般以花、叶、茎类为主的药物,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。以根、种子、根茎、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。

  煎煮次数

  以两次或三次为宜。

  熬药方法

  1.先把药放在砂锅里面,根据药的多少加水,加的水必须漫过中药(千万不要加少了,否则熬中药容易靠干)。大约泡20分钟左右。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,这样泡的均匀一些。天热时可以加凉水泡,天冷时用凉水要延长浸泡时间,或者可用温水,这样效果更好。

  2.中药泡好后,放在煤气炉子上面开始熬制。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,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,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。看着表,到时间后,如果药汤还是很多,可以再继续熬一会。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熬干了。熬完后,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,再用药淋子过滤,这样效果更好,

  3.第二遍熬制时,可以加温水,加的水应是第一次的一半。也是熬20分钟左右,熬完看看药汤多不多,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。若药汤较多,可以再多熬一会儿。

  4.有时间的话可以熬第三遍,加的水是第二遍的水的一半。但是一般情况下,熬两遍就可以了,第三遍的药力很低了,但可以熬完用药汤泡脚。

  5.在倒中药时,一定要小心烫手。盛中药的器具最好是陶瓷的或不锈钢的,这样中药不易与器具发生化学反应。

  煎煮时间

  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,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。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。

  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:

  1.?先煎药?:煮沸10-15分钟,再加入其它药同煎。

  2.?后下药?: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,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。

  3.?溶化药?: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,取药汁,微火煎煮,不断搅拌溶解即可。

  4.?冲服药?: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。

  5.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。

  小贴士

  1.中药在熬得过程中如果熬干了,一定不要再加水,必须倒掉,因为熬干的中药毒性相当大。这一点很重要,熬中药时一定记好时间,应该有人专门在旁边看着。

  2.中药很苦,喝完后可以吃块冰糖。但熬制中药过程中不要加糖,那样很影响药效。最好憋着一口气喝完,这样感觉就不那么苦了。

  3.喝中药期间忌辛辣、生冷、油腻等的食物,多吃蔬菜水果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0 分享
'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