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床要注意哪些事项
对于部分人来说,每天早上起床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,可是不得不起床,有些人的起床习惯不好,长久下去可能引起一些疾病,那么起床要注意些什么呢?要避免哪些不良的习惯呢?
1、起床的不良习惯
1、赖床不起
很多人都喜欢在睡醒以后,懒懒的躺在床上看资讯、聊天,还有部分人特别喜欢睡回笼觉。因为在他们眼中,起床是件很烦心的事儿,似乎只有继续躺一会儿,才能减少内心对床的浓厚依恋。
然而,赖床不起不仅容易使人记忆力下降、精神疲惫、还很容易导致更年期提前、身体加速衰老。其实,这是因为早晨醒来后,大脑很难再次获得深度的睡眠休息,十分容易因为缺氧使大脑出现昏沉等不适感受,以致于影响记忆力,让人感觉精神疲惫。而且,长期的赖床不起,还会打乱人体生物钟,导致脑垂体的激素分泌量异常,使更年期提前来临,加速人体衰老。
2、立即喝奶
大家都知道,早晨起来后要喝一杯温开水,可以帮助胃肠提高蠕动能力,加速排除宿便。所以,部分人就很想当然的认为,喝牛奶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。毕竟,牛奶中还含有丰富的钙元素、蛋白质,对人体健康肯定会更加有益。
然而事实上,早晨起床后立即喝牛奶,不仅会使蛋白质被人体直接当作热量消耗利用掉,还会因为空腹喝牛奶,使肠胃负担加重,影响牛奶中营养成分的吸收,致使人体出现腹泻、腹胀等不适症状。这样,不仅起不到补充能量的作用,还会损害肠胃健康。
3、憋尿
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,在刚刚睡醒时,会出现较为强烈的尿意感。不过,大多数人都会留恋于被子中的暖意,不愿意起身去洗手间排尿,会十分任性地窝在床上,放任尿液在膀胱内不断累积。甚至,即便膀胱频繁的收到刺激信号,出现腹痛的症状时,还是会有部分人不愿意去小便。所以,如果长期养成憋尿的不良习惯,就会导致膀胱功能降低,接收尿意的刺激信号变弱,甚至致使膀胱发炎病变等可怕后果,影响人体健康。
2、不想起床怎么办
1、晚上睡太晚
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熬夜,正是要睡觉的时候不睡,到凌晨的时候才慢慢入睡,因此到早上的时候就无法醒来,这种颠倒时差的睡眠习惯是很容易将生物钟打乱的,到时候晚上就睡不着,白天也就醒不来,这不仅会影响学习和工作,还会给身体带来危害。
2、有赖床意识
赖床是很多人觉得很幸福的事情,但是赖床过后会出现头晕的现象,因为赖床也会用脑,如果长期赖床,就会出现经常性的头晕。一旦你有了赖床的潜在意识,那么第二天早上就会不想起床或者起不来。所以,如果想能够按时起床不影响工作和学习,在晚上睡觉前就给自己一个不能赖床的暗示。
3、早睡和早起
早上不想起床的原因就是还没睡够,所以要保证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,这样第二天才能起得来,并且还能精神满满,不影响到学习和工作。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喝一杯热牛奶促进睡眠,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3、如何治疗起床气
1、保证充足睡眠
由于压力过大, 现在很多年轻人或者上班族都会选择在下班之后约上三五朋友喝酒、唱歌或者泡酒吧,而这过度的夜生活不仅会让睡前神经兴奋,也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,导致第二天的起床气。所以治疗起床气首先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,保证充足的睡眠,尽量在11点左右睡觉,避免熬夜,或者晚饭之后可以慢跑半小时,适量的运动也有助更好的休息。
2、做些舒展运动
经过一晚上的静躺,人的四肢处于比较僵硬的状态,所以苏醒之后不要急于起床,可以先闭目养神一小会,然后起来静坐几分钟,之后可以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舒展运动,便于给大脑和身体一个缓和适应的过程。这样也能有效治疗起床气。
3、晨起一杯温水
早上刚起来总是会感觉头晕脑胀,十分疲倦,进而引起起床气。建议晨起之后喝一杯温开水,帮助我们大脑和身体清醒。同时晨起一杯温水还能帮助身体进行废物代谢,长期坚持对身体会有很大的改变。
清晨起床注意事项 清晨做5件事最伤身
1 醒后立即小便 晚上水喝多了,或者有尿频、尿急症状,凌晨常会被憋醒。如果急匆匆地起身去厕所,往往会头晕。
睡眠时,人体代谢水平降低、心跳减慢、血压下降,各项生理机能都运转缓慢。此时突然下地去厕所,膀胱迅速排空,易诱发低血压,引起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,导致排尿性晕厥。
在寒冷的冬季,清晨更是突发心梗、脑卒中的“魔鬼时间”,中老年人憋醒后立即上厕所,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
即便尿憋得再急,也不要马上起身往厕所跑,而要慢慢起身,在床边坐上几分钟,再慢慢走向厕所。
2 醒后立即起身 睡醒后,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。如果立即起身穿衣、洗漱,身体没适应过来,血流也比较慢,不能及时将氧气输送到大脑,就容易出现头晕、眼花等不适,中老年人还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。
建议先仰卧床上做以下活动:
首先,两手搓热,干洗脸数次,然后依次按摩太阳穴、后脑勺、脖子,反复20次;
其次,两手半握拳,轻捶腰背部10次,然后捶打双侧大小腿外侧;
最后用两脚跟交替蹬脚心,然后双脚対掌摩擦,使脚心感到温热。
3 用力排便 用力排便时需要屏住气,腹壁肌和膈肌会强烈收缩,使腹压升高,于是引起血压骤升,心肌耗氧量增加,诱发心绞痛、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,严重时可能造成猝死。
即使大便干燥难排,也不要过于用力,必要时可用开塞露等辅助方法应对。为了保证大便通畅,平时最好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和粗粮,还应多喝水、适量运动。
4 醒后立即工作 有人工作任务紧,醒来后就投入紧张工作。但此时大脑供血不足,不仅导致工作效率低,还容易疲劳。
工作再忙,醒来后也最好睁眼躺在床上,想想一天的计划,让正在休息的肌肉和血液慢慢清醒。然后缓慢起身,伸个懒腰,做完拉伸后再开始工作。
起床注意事项
冬天快到了,早晨起床将会成为很多人的大问题,其实,即便是天气寒冷,也不要恋床,早睡早起,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让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。
起床注意事项
起床坏习惯你中了几条
对床依恋不舍
恋床是很多人都有的小毛病,尤其是上班族,平时工作繁忙,早上及时起床是件很困难的事情。有的人错误地认为,多睡有益健康,尤其是有利于青少年生长发育,所以有的人早上一有机会就赖在床上不起来,使睡眠时间大大超过需要。这是一种不良习惯,长此以往,会有损身体健康。
起床马上小便
早晨一觉醒来,经过一整夜之后,膀胱内已充满了尿液,有迫切的排尿感,尿意越是紧迫,越要沉得住气,不可立即起身小便。这种一起身就立即小便的行为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?醒来立即小便使得膀胱排空,这个时候容易引起头晕,甚至出现排尿性晕厥的现象。
醒后立即剧烈运动
一大早起来运动是好事吗?有些人喜欢晨起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,这样并无过错,但是如果不注意的话,对健康的益处其实不大。如果真的有早晨运动的习惯,必须在晨起后稍作休息,待气血阴阳运行平衡后再进行,否则容易发生心、脑血管的意外。
早上起床后应该这么做
活动四肢
早上睁开眼睛后,先躺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,三五分钟后再慢慢起来。这个好习惯不但可以避免因为猛然起身而导致的血压波动、头晕等现象,而且可以让你从迷迷糊糊的状态中快速清醒。
推荐3种活动四肢的方法:将双腿弯曲再伸直;双手抱住膝盖在胸部维持10秒;双手尽量向后伸直。
晨起排便
这个好习惯一经养成,会让你终身受益。还没这个习惯的人可以有意培养,比如多吃白菜、粗粮等高纤维食物,早起后不管有没有便意,都要蹲一蹲厕所,久而久之,习惯就会养成。
喝杯白开水
晨起一杯白开水可以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,又可以促进排泄,防治便秘。而且它还能稀释血液,促进血液循环,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,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