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症,预防更重要!
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骨科疾病,一般常发于妇女和老年人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身体的各方面机能都会受到影响,不仅是器官功能衰退,骨骼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,骨骼疏松患者在日常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,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。。
1、骨质疏松症,预防更重要
每年的10月20日,是“国际骨质疏松日”。已有100多个世界卫生组织的会员国家及组织参与了这一活动。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,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。调查结果指出,我国约2.1亿人存在低骨量问题,近7000万骨质疏松患者。
2015年9月,北京市疾控中心使用超声骨密度检查的方法,在北京市朝阳区的4个社区为1000余名居民进行了初步筛查。筛查结果是,40岁及以上人群中81.5%超声检查提示骨健康状况异常,40岁以下人群中76.2%骨健康状况异常;骨健康状况异常者中以骨量减少为主,年龄增大,有骨质疏松的比例增高;这些人可初步判断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,应该到医疗机构做进一步的检查。
一、骨质疏松症定义及危害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,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、骨结构破坏、骨强度降低、易发生骨折。疼痛、驼背、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。但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是没有明显感觉的。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,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和严重后果。有的甚至翻身或咳嗽都会引起肋骨骨折或椎骨骨折,而一旦发生骨折,将对生活和健康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危害,比如髋骨骨折,会造成病人长期卧床不起,丧失生活自理能力,还可能并发脑梗塞、肺或泌尿系统感染,生活质量明显下降,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。
全世界每3秒就发生1次骨质疏松性骨折,1/3女性和1/5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,50%的人在遭受1次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2次骨折。随着我市老龄化进程加快,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快速增长态势。
二、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
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包括老龄、女性绝经、母系家族史(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)、低体重、性激素低下、吸烟、过度饮酒或咖啡、体力活动少、饮食中钙和/或维生素D缺乏等。
是否具有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,可以通过很简单的1分钟测试得知,如果测试中任何一个问题回答为“是”,就证明有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,建议您去医疗机构做进一步的检查。
2、三、骨质疏松症的预防
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采取措施延缓和减轻骨骼的退化过程的。所以,每个人应该尽早树立骨骼健康意识,做好三级预防。
一级预防的重点是增加峰值骨量:从儿童、青少年时期开始,多食用富含钙的食品,如牛奶、豆制品等;坚持锻炼,多做“日光浴”,不吸烟、不酗酒、少喝咖啡、浓茶和碳酸饮料;尽可能在年轻时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,为今后一生储备最充足的骨量。
二级预防的关键是早发现:35岁前后,人体骨骼达到峰值,中年以后,尤其是妇女绝经后,人体骨量丢失速度加快,建议每1-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;长期预防性补充钙和维生素D,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包括规律的身体活动、合理的膳食营养、不吸烟、少饮酒等。
三级预防,预防骨折、积极治疗和康复:步入老年后,仍需坚持适当运动、加强防摔措施,预防骨折;积极补充钙和维生素D;如已发现骨密度低下或患有骨质疏松症,可适当配合药物治疗,阻止骨丢失、降低骨折风险;对已骨折的老年人,应积极康复、预防骨折的再次发生。
3、骨质疏松吃什么好
(1)豆类与豆制品:黄豆、毛豆、扁豆、蚕豆、豆腐、豆腐干、豆腐皮、豆腐乳等。
(2)乳类与乳制品:牛奶、羊奶、乳酪、酸奶、炼乳。
(3)水产品:鲫鱼、鲤鱼、鲢鱼、泥鳅、虾、虾米、虾皮、螃蟹、海带、紫菜、蛤蜊、海参、田螺等。
(4)水果与干果类:柠檬、枇杷、苹果、黑枣、杏脯、橘饼、桃脯、杏仁、山楂、葡萄干、核桃、西瓜子、南瓜子、芝麻、桑椹干、花生、莲子等。
(5)肉类与禽蛋:羊肉、猪脑、鸡肉、鸡蛋、鸭蛋、鹌鹑蛋、松花蛋、猪肉松等。
(6)蔬菜类:芹菜、油菜、胡萝卜、萝卜缨、香菜、雪里蕻、黑木耳、蘑菇等。
为什么要重视预防骨质疏松症?
现在世界上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,而女性比男性患者多。科研证实,一般男性从32岁,女性从28岁以后,骨钙每年以0.1~0.5%的速度流失,到60岁时,竟会有50%的骨钙流失,此间最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而发生骨折症状。但是,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中年人过早地出现骨质疏松症。
骨质疏松初期无症状,甚至长期无症状,经常是几年之后才感到腰背痛,以后会出现身高缩短,驼背,严重时脊椎骨遇到稍重的压力(如咳嗽、提不太重的东西)就容易断裂;还有行走不便、呼吸困难、有时大小便不正常的现象;关节特别脆弱,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摔倒时自动用手支撑而造成骨折,使关节变形。骨质疏松后大腿骨折最为常见,有的终生不能行走,最终可能给病人造成心理影响。
对骨质疏松症要注重预防,早发现早治疗,平时注意补钙。那种认为身强体壮,不必补钙的观点是不科学的。具体要做到:
(1)多晒太阳
晒太阳能使皮肤维他命D合成增加,有利于钙质的吸收。(2)多做适量运动
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流供应,增加骨密度。散步、慢跑、打球、跳舞及健身操等运动都可以达到运动目的。(3)饮食调养
主要从日常饮食中摄取钙质。多吃含钙及蛋白质的食物,如:牛奶及豆制品,鱼、鸡、牛肉等蛋白质含钙量丰富及花椰菜、苋菜等。(4)注意药物的影响
如利尿剂、强的松等药物会影响骨质的代谢,平日应少用或不用,更不要滥服补剂。
①防止各种意外伤害,防止造成四肢骨折。
②补肾。肾主骨,治本扶正,修复缺钙。
如何预防骨质疏松
一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从儿童期开始,即应注意补充钙与维生素D,争取达到最好的骨峰值。妇女在妊娠与哺乳期间,也应注意摄取足够的钙质,以保证胎儿和婴儿获得足够钙质。饮食与光照是人体获得足够钙和维生素D的重要和便捷途径。在日常饮食中,有许多含钙高的食物,其中牛奶、乳酪、酸奶等奶制品。豆腐、江鱼仔、瘦肉、虾皮、骨头汤等都含有丰富的钙。蔬菜中的苋菜、花椰菜、芹菜、紫菜等也含有较多的钙。建议每天喝一袋牛奶(250~500ml),进食豆类制品2两,碳水化合物5~8两,蔬菜水果1斤。食物可以提供有助于健康骨骼形成的必需营养成分,但有些食物反而会促进骨钙的丢失,例如糖类、牛羊肉和碳酸类饮料都有加快骨骼脱钙的作用。同时经常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,让皮肤帮助我们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。冬天适当地晒太阳是预防骨质疏松症必不可少的措施,需要提醒的是,晒太阳要尽量让皮肤直接与阳光接触,不能隔着玻璃。
总而言之,每天维持饮食均衡与充足的光照,对于高危女性尤为重要。
二、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、生活规律。研究表明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及其毒素可致成骨细胞中毒、坏死,使得骨量降低而诱发骨质疏松。因此,人们要尽量做到不吸烟,少饮酒,不酗酒。此外,应避免喝浓茶、咖啡及食用过多的高蛋白食品,因为饮用过量咖啡因饮料会促进尿钙排泄。冬天,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,保持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增加人体的健康“储蓄”,对于骨质疏松这类慢性病,生活方式的改变尤为重要。